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六零年代农场主最新章节!
钟家在送了好几次的彩礼后,紧接着就到了大妮几个选择找学校的日子了。这时候村小学开了毕业典礼,班主任和几个其他班的老师发了一张“毕业证书”。闹哄哄的村小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而这些面孔逐渐张开的少年少女们,则迎来了不同的未来。
四妮儿刚从罐头厂回来。她两只手都是桃子的气味,无论怎么洗都黏糊糊的。她回村小的时候,浑身都是蚊子咬的包,门口挂着横幅写着新的标语,她看到了大姐几个。还有钟老太。她拿着一个本子塞到了二妮的手里。对过来的四妮儿说:“二妮要去安镇中学上学了。”
二妮矜持的抱着本子,上面是全校第一才有的校长批语。这个本子就是学校的奖励。
四妮儿一惊,身后传来了叫嚷的声音,几个男孩们兴奋的哇哇乱叫,对于他们来说,结束的小学生涯简直意味着放鸭子,从此解放,再也不用读书了!
她牵着大妮问道:“大姐,那你和三姐呢?”
这是她唯一关心的问题。
钟老太说:“你爸妈还没打定主意。不过现在是暑假,又不着急这个事情。咱们回家再说。”二妮太出色了,她去安镇中学读书已经成了板上钉钉。
今天是不上工的,所以钟父和钟母也要过来。大家再讨论起几个闺女的去路的时候,钟敬贤已经很有成算的说道:“我听说现在城里这几天大规模招工,前段时间五金厂就招了几个原本在村里的知青。”
钟老太一窒,问道:“知青现在能返城啦?”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如果知青真的可以招工返程,那村里这么多的知青岂不是要炸开花了!
背井离乡的人们思念家乡是人的本能。更何况这些年轻人。他们还在十几岁的年龄,就被迫脱离父母羽翼,离开熟悉的亲人和学校的朋友。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还能够一腔热血的准备建设农村,但是时间长了,又不被允许回家探亲,那种思念就仿佛田野里的野草般疯长,近乎十年的时间,这种思念足够让人发疯了。
钟老太有些同情知青。
几个知青偷偷喝药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因此她们都一致觉得这是好事情!
钟敬贤继续说:“我和三儿商量了一下,大妮几个去镇上读书,学费我们也出的起,要是能招工,那都是要初中文凭。”他体验了城里的生活,就觉得子女应该有所打算,最好能被招到工厂当工人。
钟老爹怀疑的说:“二妮我不担心,大妮三妮儿恐怕不行吧?”
他笃定,两个闺女读书都缺根筋。不是读书的料。
听闻这话,大妮眼睛里微微闪过犹豫,惊慌。她低下头,无措的往后退了一步。这种反应落到钟老爹的眼里,他更加觉得大妮“不行”,因此用一种不由质疑的目光对视大妮。带着微微质疑的问道:“大妮,你觉得你读书行吗?”
四妮儿一听,就看到大姐更加自卑的摇了摇头。
她起身,拉住了大姐呛声说:“大姐这次毕业考试考了前五名,怎么不行?”
这下轮到屋子里大部分人惊讶了,三儿更是讶异的说道:“哎呀,这是开窍了嚒?”
钟老爹也皱起了眉头。他心里有些吃惊。但是一开始大孙女给他印象已经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哪怕是四妮儿说的话,他也是半信不信。觉得要么是同学没考好,或者是题目太简单......总之,大孙女就不聪明。怎么会突然就变了呢?‘
钟老爹自傲与自己的学识和眼光,他始终不能认同大妮。
大妮感觉到家人的目光,仿佛灼烧了她的面孔。她眼泪都快挤出来了,两片嘴唇上下抖动,可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三妮儿看到情况僵了下来,她无所谓的说:“我要读初中,读完说不定就能去工厂上班。”她是三姐妹其中最务实的一个,三妮儿想的极好,她觉得读完初中,自己便有机会能招工上岗。
钟敬贤也挺喜欢这个闺女的胆子大,他说:“没错,就是这样。初中也就两年。你毕业刚好十五岁,等到时候有机会上岗,吃上商品粮还怕找不到对象嚒!到时候排着队的大好小伙!”
钟四妮儿心里一跳,她终于明白钟家为什么这么重视让她们读书了。仔细联系一下现在他们家的情况。地主的大帽子扣在头顶,四个闺女都很难有人上门提亲!这对于钟家人来说,简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了。
这年头,英俊的男青年娶到一个丑婆娘,或者是漂亮的姑娘嫁给瘸子老头子。只是因为出身不好。
怪不得钟母会同意!
她只怕心里是最担心的一个了。伟华有四个嫁不出的姐姐。他作为“地主阶级”的崽子,只会婚姻市场非常惨淡!
也亏钟母想的这么长远。
四妮儿目光转到了几个家长的面孔,毫无疑问,在他们的脸上,就是这么确信的。
这一瞬间,她很难想象自己是什么感觉,好像是走在路上被迎面糊了一脸翔!打的她措手不及。
比起钟家上下的担忧,钟母更在意小儿子,她想到家里这个情况,便按捺不住心里的焦灼,对种老太斩钉截铁的说:“读!让妮儿去读书。不管是安镇中心还是什么学校。娘,敬贤说的没错,只有读了初中才能被招工。到时候咱们想办法也要把他们弄去工厂!”
有了前面的文凭,后面的操作才有可实施性。如果钟母没有认胡庸城,她们夫妻两根本不可能在城里找到工作。她也不会这么大的胆子。但是现在呢?他们已经是城里人了。等他们站稳脚跟,子女也会慢慢转到城里。钟母紧紧的捏着衣角。眼里犹豫...感叹...迷茫一闪而过,最后她目光里已经有了坚定的神色。
大妮几个要读书!不然呆在村里,怎么能嫁的出去!
没人比她更能体会到村里人对钟家身份的诟病。钟母从没有这么坚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