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节!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地块的两栋建筑一直到张兴明回来还在,虽然换了几任主人,但谁也没有对它进行改动,他一直非常不理解,为什么香港富商们这么喜欢住旧宅子,内部收拾一下就能住了,下一任继续,有的甚至连内部改动都不会做。
现在他知道了,得花钱啊,重建一下花的钱比买房花的钱还多,手续也复杂,各个部分一遍一遍的核查,这边都动工了,环境署还要过来查几次,至于其他的部门更是要不停的到现场查看,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新宅峻工。
说良心话,在这边办宅子的所谓富豪,能像李超人和何赌王这么壕的真不多,大多数人是咬牙买的,为了一个身份地位的像征一掷千金,然后你再让他掏一笔来翻修,他就得考虑一下了,考虑来考虑去的,就住习惯了。
而且一般情况下,富豪差不多都是年纪一把了,可能对宅子这方面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再说了,虽然都是富豪,真金白眼能拿出来的花的也没想像那么多,都有难处。
这个年代上亿那就不是一般的巨款了,香港电影票房上千万就尖叫着开香槟了,钱还是很值钱的。
这边拆除,上边则是平整,海边在画线,张兴明买下来的那块以后就是他的私人领地了,画线这件事变得特别严肃,也确实重要,好几个部门过来反复的丈量,比对,记录,讨论,要等他们敲入界石,这块地才算完全归张兴明所有。
这边几个地方同时开动,那边汪东华和张启生每天早早出去,晚上回来,利用国内在这边的一些力量搜集资料,其实那段时间国内在香港这边还是有着不少力量的,黑的白的各方面都有,这么重要的地方,要是不能随时掌控怎么可能嘛。
“张生,有时间埋?”申计负责大宅重建的建筑师抱着一大卷图纸,擦着头上的汗走到张兴明面前小心的问。
张兴明看了看他说:“啥事?我有那么吓人吗?”
建筑师讪笑了一下,谁特么在大老板面前不紧张啊。说:“是这样,我发现张生在图纸上加了一些东西,但是搞不懂是什么用处,这样就不好施工,麻烦张生你给讲解一下,麻烦张生。”
张兴明拿过图纸在他指的位置上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说:“哦,这个就是预留管,就比如,以后我要从外面重新连接一根电线进去,要能保证电线能顺利穿到我指定的位置,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好。预留管道的两头要做好封闭,蚊虫鼠蚁什么的要防住,还有风和灰尘,雨水,要万无一失。具体施工我不太懂,你安排就好。”
预留的是网络线路管道,这宅子起来了肯定就是几十年,将来进入网络时代,如果没有管道难道要在这样的豪华大宅里乱七八糟的扯线吗?不过这话又不好说,除了他没有人知道网络是什么啊。
忙活了几天,当然,是大家忙,张兴明到处看热闹,终于好消息一件一件传过来。
收购完毕,恒大发展银行算是成立了,接下来就是安排职业经理人上岗进行整合了,也就是郭大班的工作,张兴明绝对不会乱插手,不懂的东西就不能装懂,最后坏的是自己的事情。
不过还是有了一点小意外,就是恒生银行这边保留了一些股份,最后三家合并以后算下来,恒生占了恒大发展的3.32,张兴明也没在意,算是保持一份情谊吧,以后合作的时候还多呢。
三家银行都已经停牌,整合以后将会使用嘉华的牌号重新上市,不过张兴明这边已经准备申报私有化了,这件事由柳教父的老爸去办,张兴明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股市里的那一点散股回收就是了,实在不行就注资稀释,并不影响大局。
李淳小组这边对整个香港社会的相关资料也已经基本成形,80年代后期社团已经公司化了,各种收账公司贷款公司遍地都是,由其是电影公司,在这个时间段几乎全把持在社团手里,最成功的就是新义安的向华强了,不但控制的明星最多,而且出了不少精品电影,名声大躁。
其实张兴明这段时间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进入娱乐业,香港的电影公司和唱片公司在这个时候正是钻石时代,一堆明星在整个亚洲火的不要不要的,所有社团在这一块大把的搂钱,那是相当爽啊。
然而,没等他做出最后的决定,京城那边电话打过来了。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等4位科学家向平公呈送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
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
这份报告呈送到平公的案头,平公作了批示: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在原历史上,根据平公的批示,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讨论。讨论中,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会中的意见上报平公,平公再次作出明确的批示。结合科学家的讨论,根据平公的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
1986年11月,“纲要”面世,开始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确立了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这个纲要于1987年3月开始执行,为了纪念四位提出计划的科学家,纲要被命名为“863计划”。
“863”计划,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持续时间最长,对新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项工作计划,为中国以后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
“啥?让我参与座谈?爷爷,我是初中生啊,初中,你让我去和一群科学家座谈?谈啥呀?谈我旷课打架?”张兴明目瞪口呆,站在窗前冲着电话里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