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罗马尼亚雄鹰最新章节!
罗马尼亚与德国对波兰宣战,并且立刻发动攻击的行为。在欧洲引发剧烈的轩然大波,因为各国政府都知道博波兰才与英法签订共同防御同盟,而德罗两国的行为不亚于直接打了英法一个耳光。
而此时的英法政府对于应对方法,在其政府内也有着巨大的分歧。其中激进派认为波兰是既然是盟国那么就应该给予保护,所以需要对德国宣战,同时趁德国大举进攻波兰的机会,由莱茵地区攻入德国,推翻德国**政权。
至于罗马尼亚,在解决掉德国之后,可以要求其退出原希腊领土。如果罗马尼亚看不清形势,那么英法两国完全可以联合希腊、南斯拉夫与匈牙利一同进攻罗马尼亚,推翻埃德尔的独裁统治,建立更加民主符合欧洲潮流的政府。
当时这不过是激进派的想法和打算,而两国政府中稳重派对此有着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如果英法从背后攻击德国,这会进一步加剧德国的两国的敌视。而且这虽然达到牵制了德国的目的。但有很大可能会让德国将精力放到两国这边。而且这也会导致两国与苏联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目前英法还并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协议)
而且虽然英法对德国进攻能够牵制其兵力,但是波兰并不会因此受益。因为还有一个罗马尼亚的存在,对于波兰能不能顶住罗马尼亚的进攻,他们也抱着悲观的态度,而英法对于从希腊进攻罗马尼亚牵制其兵力也是不感兴趣。
这其中关系太复杂,而且还有一个态度不明的意大利存在,更让他们不想在地中海做出某些过激的举动。
当然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首先需要对德法边境集结兵力,防止可能遭到的攻击。其次需要在北海和东地中海集结海军,封锁两国的资源进口,断绝其贸易往来,减少其战争潜力。最后可以让波兰政府向苏联求援,将苏联拖入战争。
没错,虽然英法政府的绥靖政策失败了,但是英法依然不愿意被拖入战争中。一方面是因为上一次大战伤亡太大,让人触目惊心,到现在英法国内都还有很大一批反对战争的人。
所以英法政府之前绥靖政策,才会有那么多人的支持。虽然绥靖政策失败了,但这不代表两国民众就都愿意打仗了。
而英法国内还有一种声音,那就是以最小代价结束这场发生的战争。这不仅对民众有影响力,对于英法政府内部也是有巨大影响力。
其实这种想法不过是绥靖政策的变种,在明知道必须宣战的情况下,依然希望将德国注意力放在东面的苏联。当然最好是苏联应波兰的请求,进入波兰境内与德国人打个你死我活,顺带在乌克兰地区,与罗马尼亚也打的不可开交就好了。这样整个文明世界就安全了。
而这两种强硬与稳重的想法交织在一起,让英法两国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刚刚加入战时内阁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更是在内阁会议上,强烈的抨击大家的想法。
认为应该立即派出援军,与法国一道向德国本土进攻。并且还说,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只不过丘吉尔的想法更多只代表少数人,而更多人的想法是将这场战争压下来。
为此法国外长乔治·博内还打电话给法国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庞赛。要他转告齐亚诺,法国政府欢迎墨索里尼在前一天向英法政府提出的如下建议:邀请希特勒和埃德尔于9月1日来举行一次会谈,以便“审查已经成为当前纷争根源的凡尔赛和约的一些条款”。英国也同意会谈,只是需要两国军队必须立即撤出波兰就可以。
没错也是在波兰战争都爆发之后,英法依然希望将战争压下去。而希望通过墨索里尼传达英法的意见。
而这次意大利领袖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在德罗两国对波兰宣战后,他呼吁德罗两国最好用和平的态度,解决争端,当然是他最喜欢的领导人会谈。
只不过他的好意,希特勒和埃德尔都没有理会。因为两人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根本不愿意搭理他的意见。
被闹了个没脸没皮的墨索里尼对此一点也不在意,因为他被两国对波兰战绩惊呆了。罗马尼亚当天就已经击溃了波兰的外喀尔巴仟集团军,其最远已经突入波兰境内80公里的扎莫希奇。
而德国也差不多,一开战德国的装甲部队也在波兰西部撕开了,在此防守的70万军队,目前已经夺取了战略要点波兹南。
两国如此犀利的攻势,看的墨索里尼有些张口结舌,他没想到两国军队如此强大。之前意大利军方预计,两国想要打垮波兰,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要是不能犯错才行。要是犯错了,至少一年起步。
没错这不仅是意大利军方的判断,这也是英法乃至苏联方面的判断。目前各国思路还停留在一战模式,对于闪电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都还是各国宣战,动员,然后沿着铁路集结兵力进攻防守那一套。
所以面对德罗两国势如破竹的攻势,墨索里尼被吓到了。其实不止墨索里尼,其他国家都被吓住了。
以至于英法两国现在都不在要求谈判了,连忙将两份最后通牒发给罗马尼亚与德国。
上面要求,终止一切对波兰的侵略行为,并从波兰领土上撤出军队。否则,联合王国和法国将履行我们的义务,去帮助波兰。
而对于这份最后通牒,罗马尼亚与德国根本就无视,继续进攻波兰。
而这种情况,让英法不得不于开战后的第三天宣布,与德国和罗马尼亚处于交战状态。
而面对如此情况,远在北美洲的罗斯福宣布美国中立的态度。
至此大战才算真正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