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四章 伦敦条约
1月14日,伦敦会议结束,包括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与英国五个核大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元首缔结了《伦敦全面核裁军条约》与《核技术与核原料国际管制协议》,全面销毁核武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按照《伦敦条约》规定,2037年12月31日为该条约最后生效日期。也就是说,在这一天之前,只有该条约得到所有缔约国立法机构的批准,才正式生效,如果该条约在任何一个缔约国的立法机构被否决,条约将正式作废。虽然这一条件极为苛刻,毕竟要获得40多个国家立法机构的批准,绝非易事,但是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人类文明的未来由全人类共同决定,而不是由某几个大国决定。
可以说,《伦敦条约》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受缔约方式限制,《伦敦条约》几乎没有约束力。虽然在谈判阶段,共和国与美国都提出应该赋予《伦敦条约》适当的约束力,但是在俄罗斯、法国等国的坚决反对下,该提议并没得到支持。
14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和国元首王元庆与美国总统布兰迪诺口径一致的对新闻媒体宣称,《伦敦条约》是关系到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条约,是关系到全球八十亿人未来命运的条约,是必须得到切实履行与执行的条约,共和国与美国将除了尽最大努力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之外,还将以实际行动推动该条约的全面落实。言外之意,共和国与美国很有可能在《伦敦条约》签署阶段采取实际行动,对某些蓄意制造麻烦的国家实施制裁。
毫无疑问,王元庆与布兰迪诺的话震惊全球。
要知道,这是20年来,共和国与美国首次以同样的声音说话!
虽然在某些西方新闻媒体看来,只有王元庆的威胁有分量,因为王元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意志,而布兰迪诺的威胁却没有多少分量,因为决定美国重大政策的不是总统、而是国会,但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同时发表声明,暗示将采取果断行动推进全面销毁核武器,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参众两院的议长与几名党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只要《伦敦条约》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美国公民的利益,他们将在表决中投赞成票。这几个美国国会重量级人物的话顿时提升了布兰迪诺在伦敦那番声明的价值,并且让全世界都相信,布兰迪诺正在其执政生涯的巅峰时期,美国国会不会跟总统对着干。
王元庆与布兰迪诺的表演为伦敦会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再回过头来看《伦敦条约》的实质内容,除了签署阶段的问题之外,该条约从各个方面对保有、研制与开发核武器、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做了极为严格的限制,并且对分阶段全面销毁核武器与拆除相关设施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为了切实保证条约得到落实,还对整个执行环节做了严格规定。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详细、最严厉的一份全球性军控条约。
毫无疑问,重点就是如何分阶段的全面销毁核武器与拆除相关设施。
按照条约规定,整个销毁与拆除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2038年1月1日到2044年12月31日,各缔约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缔约承诺销毁核弹头与拆除核设施。共和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5%的375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的12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48枚洲际弹道导弹、24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48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5%的405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的122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50枚洲际弹道导弹、24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48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俄罗斯将销毁所有战略核弹头与占总量10%的22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8%的10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60枚洲际弹道导弹、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20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法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0%的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的28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16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12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英国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20%的48枚战略的弹头、占总量20%的16件战略运载工具(16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巴基斯坦将销毁所有战术核弹头与占总量100%的12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100%的120件战略运载工具,以色列将销毁占总量20%的12枚战术核弹头。所有有核国家与准有核国家将从条约正式生效起,停止一切提炼浓缩铀与浓缩钚的生产活动,不得生产制造核武器、不得从事与生产制造核武器相关的工业活动,向条约核查组织开放国内核设施与核武器生产制造基地,并且无条件接受核查组织的突击调查。到2044年12月31日,所有有核国家与准有核国家停止一切开发核武器、以及与开发核武器有关的科研工作,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各保留一所国家原子能实验室,并且接受条约监督组织的核查与突击调查。
二是在2045年1月1日到2054年12月31日,各缔约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缔约承诺销毁核弹头与拆除核设施。共和国将销毁占总量(以现在保有的核武器为基准)35%的90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48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0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60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将销毁占总量35%的972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488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12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244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俄罗斯将销毁占总量30%的66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30%的375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20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55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法国将销毁占总量30%的1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30%的84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52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英国将销毁占总量40%的96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32件战略运载工具(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以色列将销毁占总量30%的18枚战术核弹头。从2045年1月1日起,所有缔约国停止一切核原料开采活动,并且在条约核查组织的监督下彻底销毁拆卸核弹头与核设施所得到的核原料,科学研究所需的核原料由条约核查组织提供,并且在条约核查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下使用。到2054年12月31日,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将对对外公开原子能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或者关闭原子能实验室。在此期间,各缔约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条约核查组织的核查与突击调查。
三是在2055年1月1日到2064年12月31日,各缔约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缔约承诺销毁核弹头与拆除核设施。共和国将销毁占总量(以现在保有的核武器为基准)50%的12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5%的540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12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300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将销毁占总量50%的13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5%的549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60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369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俄罗斯将销毁占总量60%的132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62%的775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60枚洲际弹道导弹、60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355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法国将销毁占总量60%的350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60%的168件战略运载工具(包括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136枚空射战略巡航导弹),英国将销毁占总量40%的96枚战略核弹头、占总量40%的32件战略运载工具(32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以色列将销毁占总量50%的30枚战术核弹头。从2055年1月1日起,所有缔约国都要无条件的开放国内设施供条约核查机构核查与突击调查。到2064年12月31日,仍然在运行的原子能实验室必须全面关闭。
为了确保条约得到遵守与执行,由缔约国派遣人员组成的条约核查组织不但向所有缔约国负责,还拥有向条约组织提交制裁提案的权力。也就是说,如果条约核查组织认为某缔约国未能切实履行条约,将有权建议条约组织对其实施制裁,乃至实施军事打击。
可以说,该条约在具体条款上具有极强的约束力。
更重要的是,《伦敦条约》并不是封闭性条约,而是开放性条约。也就是说,条约正式生效之后,任何满足缔约条件的国家都可以加入条约,并且开始履行条约义务。因为条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有维护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义务,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条约迅速的范围之内,强迫某些国家缔结条约。事实上,这一条最终成为了共和国与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特别是周边事务的主要依据。
站在比较公允的立场上,《伦敦条约》对两个超级大国更加有利。
用天空电视台某位军事评论员的话来说,《伦敦条约》正式生效之后,将成为两个超级核大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利器。因为核技术的门槛并不高,基本原理连高中生都知道,主要技术难题是核原料的浓缩工作,日益发达的精密工艺大大降低了浓缩铀与浓缩钚的难度,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开发核武器的潜力。在此情况下,超级大国不但可以利用《伦敦条约》赋予的维护任何共同利益的义务对第三方进行制裁,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借此发动军事打击。
全面销毁核武器是人类社会的福音,但是因此降低战争门槛却不是好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悲观。
在大部分人看来,条约主体内容主要极强的约束力,但是条约的附加条款却最大限度的照顾了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的利益。
附加条款中,价值最大的就是“技术开放条款”。
按照该条款,从2038年1月1日到2044年12月31日,也就是条约第一阶段削减工作期间,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与英国将开放部分可控聚变核技术,并且在2036年的物价基础上,降价30%(扣除通货膨胀之后)援助其他缔约国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为了确保所有缔约国的利益,还明确规定,各缔约国将按照2036年的人口规模,每1250万人获得一座援建可控聚变核电站。在总共需要援建的172座可控聚变核电站中,共和国与美国各承担60座的援建工作、俄罗斯承担12座的援建工作、法国承担25座的援建工作、英国承担15座的援建工作。具体援建任务由五个核大国与各缔约国谈判解决,最迟于条约正式生效后12个月内签署援建合同,援建工作必须在2044年12月31日前完成80%,剩余20%将在204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削减工作期间,五个核大国将按照第一阶段援建规模的150%与200%为其他缔约国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并且将援建价格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降低20%与30%(扣除通货膨胀)。为了确保援建工作到位,条约正式生效后的6个月之内,将成立“伦敦条约资金管理组织”,五个核大国在6个月内各存入相当于第一阶段援建规模30%的保证金,根据援建工程的进展情况,逐步归还保证金、或者以保证金为抵押由其他国家承担援建工作。
可以说,这是30多个中小国家集体斗争的最终成果。
五个核大国没有答应提供补偿,只能在援建问题上做出让步。
实际上,按照条约附加条款的规定,即便到了第三阶段,以现在市场价格35%的价格为缔约国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都不会吃亏,因为可控聚变核电站是利润最高的产业,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可控聚变核电站的造价肯定会大幅度跳水。最重要的是,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普及与推广已经势不可挡,谁也不能阻止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为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还能占领新的市场。对掌握了最尖端技术的五个核大国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该附加条款仍然倾向于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
其中有一点很关键,即没有明确规定2036年的可控聚变核电站造价。因为五个发达国家必须在援建工作开始之前交纳30%的保证金(按照共和国的援建规模计算,大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美国则要交纳大约500亿美元),而与缔约国谈判的工作在后,所以各缔约国可以在造价问题上与五个核大国谈判。换句话说,如果无法与其他缔约国签署援建义务所规定的数量,要么从其他大国手里购买“援建配额”,要么就让保证金泡汤。毫无疑问,在利润高达75%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建设工程上,没有哪个核大国愿意让30%的保证金泡汤,更不愿意失去宝贵的市场份额,从而必须在援建项目上尽量压低援建价格。
因为还有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援建工程,所以在压价之后,五个核大国必须在可控聚变核电站项目上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平均造价。由此可见,附加条款还有推动人类技术进步的作用。
当然,如果附加条款对五个核大国没有好处,肯定会被否决。
站在五个核大国的立场上,除了通过援建项目占领市场份额之外,还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阻止了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技术扩散,让某些有能力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的国家放弃自行开发,直接从核大国采购成品,从长远角度看,仅此一点就足以保证五个核大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二是借援建项目巩固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地位,加强五个核大国在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性,比如巴基斯坦肯定会把援建项目交给共和国、加拿大会将援建项目交给美国、德国会将援建项目交给法国、乌克兰会将援建项目交给俄罗斯,因为可控聚变核电站是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要能源,所以通过援建项目,足以促进五个核大国与盟国的关系。
在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的情况下,附加条款自然顺利获得通过。
这条附加条款到底有多重要,也许50年后的人最有发言权。当时,也有人看出了该条款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用某位欧洲能源集团董事长的话来说,条约正式生效之后,附加条款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条约本身,不出50年,可控聚变反应堆将全面普及,就算是生活在最偏远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好处,从此之后的数万年内,人类再也不用为能源发愁,贫困将成为历史名词。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政治家的眼里,附加条款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诱饵,因为只有加入条约组织,才能获得廉价的电能,国家经济才有竞争力。如此一来,几乎所有没有参加国际核裁军大会的国家都得考虑自己的未来了。
如果从《伦敦条约》的影响来看,称其为“人类文明转折点”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