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先行调研(一)(2 / 1)

匡政之路 曾鄫 2215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匡政之路最新章节!

下了中巴车,苏望站在富江镇的三岔路口,国道继续向左走,再走大约一公里左右便接上一座横跨曲江的公路铁路混合大桥的右边桥面,直通大江的对岸,向南梁县方向继续前进。看小说就到--沸腾文学--~而一条省道从那里分出,直通渠江县目前的县城渠阳镇。在那里,从南梁县方向过来的右行道也分了出来,接上大桥左边的桥面,过江之后再穿过一个铁路涵洞,在三岔路口前面五十米的地方与国道重新汇合。

三岔路的另一条直接通向富江镇镇区。据说富江镇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朝时就曾经是这一带的县治,到了宋朝却成了军事要塞,县治迁移去了南梁县城。在明朝时县治迁移回渠阳镇,一直延续至今。

三岔路口上立着一块大广告牌,上面却画着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小女孩,满脸灿烂地走在阳光和飞鸽之下,顶上是一排大字“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富江镇以前就是曲江上有名的商埠码头,上连黔中、桂宁两省,下通庸山、鼎州等诸地,通过云泽湖可直通长江和江夏,曾经货物齐集,千帆连云,人称“小江夏”。解放后这里又通了铁路和国道,成了郎州地区南部交通重镇。现在水运虽然没落了,但依然连接着渠江、南梁、舞阳、龙标四县三十多个乡镇,成为这些乡镇通往外界的重要中转站。

繁华的富江镇没有什么几天一场,天天都像在赶场,人流熙熙攘攘。周围众多乡镇的百姓们或乘船、或坐车赶到富江镇,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购入所需的日用商品。[]匡政之路160

苏望看了一眼周围,三岔路口可以说是富江镇最繁华的地方。除了立广告牌的地方是一个大土包,对面则是富江镇汽车站,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在这里上下客。马路另一边则是一排的门面商铺,门前堆满了各色的商品,从锅碗瓢盆到衣服化妆品,应有尽有。不少商铺门口还放着两个喇叭,拼命地放着这几年流行的歌曲,从《水手》、《选择》到《是不是我不够温柔》,不过放得最多的是《心太软》。站在三岔路口,在无比嘈杂的声音中听得最清晰的就是“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苏望先过了马路,来到汽车站对面,然后顺着人流,从一溜的商铺前面慢慢地向富江镇里面走去。

七月的太阳很毒,但是依然阻挡不了来自各乡镇百姓们的热情。他们有的穿着土布短褂,有的穿着的确凉短袖衬衣,拎着蛇皮袋子,拉着自家的小孩,一家家慢慢地逛着。【--沸腾文学沸腾文学--】有的年轻小伙子穿着t恤,上面印着他们自己也搞不明白的英文字,有的甚至戴着一副蛤蟆镜,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地嘻嘻哈哈从街边走过。偶尔看到一两个穿着很时髦的人,手里拿着一款让人瞩目的模拟手机,站在最显眼的地方对着话筒拼命地在喊,声音甚至快要盖过了《心太软》。

苏望感觉这富江镇的繁华程度甚至要超过义陵县城,但是却有一种乡镇特有的杂乱和一点小家子气。

走到镇里,繁华和喧闹便慢慢变淡。汽车站那边是一水新修没几年的新房子,走进镇里,一眼看去的都是老房子,有明清时代的大院子,有民国时期的连排小宅院,只有零零星星的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红砖楼房错落在其中。

转进这些巷子街道里,刚才还回响在耳边的喧哗就像被一道门帘挡在外面,寂静一下子包围了苏望。踩着荆南西部特有的青石板路面上,毒辣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柔弱了一些。街道上行走的人并不多,当地的居民似乎都被吸引到三岔路口那边去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坐在自己家门口晒着太阳,低声说着什么,更多的则是眯着眼睛像是在打盹。小孩子穿着夏天的衣服,有的甚至光着屁股,几个、十几个成一群,嬉笑着从街道上跑过,打破了寂静。老人们只是转过头或睁开眼睛,很宽容和慈爱地看了一眼这群精力过剩的小屁孩子,然后继续自己的轻语和打盹。

在老街里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苏望沿着一条小路从防洪堤的一处闸口处穿了出来,直接到了曲江边上。这里刚好是一处临时码头,几个水泥墩子和木板搭建的浮台周围停着十几艘船。这种船是曲江很常见的篷船,只是船篷被去掉,全部敞开,船尾部加了一台柴油机,便成了可搭客十几二十人的民用客船。

有的船直接靠在浮台边上,乘客们纷纷从船上跳到浮台上。有的船与浮台有段距离,中间搭了块木板。船在动,浮台也在动,乘客们下船时都比较紧张,那些挑着箩筐或其它东西的乘客们更是危险。其中一个中年男子箩筐里的东西有点沉,刚踏上浮台时颠了一下,他脚步一个蹒跚差点掉到江里去了,幸好旁边有好心的乘客扶了他一把,这才让他站稳。

乘客们汇集到岸上,继续向三岔路口涌去。不少客船下完客又调了一个头,向自己的始发地驶去。每艘船都有自己的航线,对应着周围某几个村,路程从半个小时到一两个小时不等。还有部分船则转到远处停泊下来,船老大们指挥着人维护柴油机,清扫船舱。他们的路程比较远,再转回始发地估计都要到下午去了,还不如等在这里,再过两三个小时就应该有人要准备回去了。

看到这些在江波里微微浮荡的民用客船,苏望眉头不由微微拧了起来。对于靠近曲江边上的一些村庄而言,坐船是最便利也最实惠的出行方式。可是这些客船看上去安全性很有问题。看着这些给百姓们带来出行便利又带来安全隐患的客船,苏望心里默想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落在了百姓们带来的货品上。有鸡鸭鱼,有自己种植的蔬菜,有艾草糍粑等自制食品,有竹制品,有山上采的中药材,等等不一。

苏望不由暗暗盘算了一下,富江镇虽然繁华,但常住人口不到两万人,又没有什么大型厂矿,而且富江镇有很多人口也是以务农为主,要想消化这些东西,恐怕有一定难度吧。

苏望沿着江边继续往前走,过了这处简陋的民用码头大约两百余米是富江镇正式的码头。水泥建筑的码头很牢靠,但是被铁制货船给占满了。旁边有一艘飘着国旗的铁制小轮船,船体上涂着一行大字“航道管理”,下面则是一行小字“富江-001号”。

再过去几百米则是巍峨的公路铁路混合大桥,它横跨着整个曲江,高耸的身影需要仰起头才能看清楚。穿过桥洞,看到桥那边的远处江边有一处地方停着一艘船,似乎是挖沙船。岸上来来往往跑着几辆车,好像在修建什么东西。

苏望看了一会便掉头往回走。沿着镇上的水泥大路又回到三岔路口,喧闹又一次包围了苏望。

现在是十一点多钟,临近正午,周围各乡镇该来的人基本上都来了,熙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还有太阳晒在路面上腾起的暑气,很容易让人心烦意乱。

汽车站专门停车的空地过去则是一个小农贸市场,里面有摊位的多是富江镇当地居民,外来的乡民则只能把自己的东西摆在外面的马路上,蜿蜒过去足有一两百米长。而在商铺尽头有一个大空地,更聚集了数百位外来的乡民,成了一个自发的集市。

苏望沿着农贸市场外面慢慢走着。外来的乡民们把自己的东西用箩筐或塑料布盛着,摆在跟前,然后蹲在后面,用满是期待的目光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时不时有人停下脚步,一边翻动着看中的货品,一边跟货主讨价还价。这边把货品贬得一文不值,好像白送给他都不要,那边则喏喏地说着我的东西是好东西,比农贸市场里却要便宜不少。只有部分嘴巴利索的货主发起反击,把自己的货品夸上了天。好一会,终于有一两斤的货品被卖了出去,货主把皱巴巴的毛票子展好,小心地收进裤口袋,然后把被翻乱的货品重新理好,把最光鲜的摆在最外面。

也有几个穿着衬衣的人趾高气昂地走过来,看到合适的货品便停下脚步,站在那里居高临下地跟货主讨价还价。这些人都是大买主,从这里把东西零星收上来,再贩到郎州市区或渠江县城等地方去。所以他们杀价更狠,杀得货主脸上的肉都止不住哆嗦。不过这些人给予货主们最大的诱惑就是只要他们答应这个价格,这些人会把他们的东西一股脑打包。

很多还没有卖出多少的货主一咬牙,答应了这些人的价格,然后挑着胆子把东西送到指定的地方,换回报酬之后赶紧去商铺那边逛一逛,把计划好或者答应老婆孩子的东西趁早买了。[]匡政之路160

苏望到那个临时集市转了一圈,发现那里的情况跟路边集市差不多。一圈下来后又转到商铺那里了,苏望迎面遇到一伙置办结婚东西的人。

这伙人包括一对不过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女,他们穿着都很普通,脸上满是笑容。不过女的肚子好像微隆起来,看来是奉子成婚,否则按照郎州的风俗,乡里结婚一般都会安排在年底。他们周围跟着三个老人,一男两女。年纪比较大的那一男一女应该是新郎的父母亲,他们苍老的脸上也漾着笑容,却隐着淡淡的愁意。

另外一个女的大约四十多岁,时时挨在新娘的身边,总是在她耳边指着东西嘀嘀咕咕着。新郎父母带着有点发硬的笑意在旁边候着,等中年女子和新娘把东西选好,老两口轻声商议一下,小心翼翼地掏出钱来把东西买下,然后又继续穿行在拥挤的人群里。

苏望刚往前走了几分钟,就听到后面爆出惊呼声:“抓小偷!抓小偷!”然后不少人闻声向那里围了过去。苏望皱了皱眉头,也跟着走了过去。等他到了那里时,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还有人在往这边涌来。

苏望眼疾手快,站到一块废弃的水泥墩上,这才看清圈子里的动静。刚才采办结婚东西的那家是事主,老两口中的老大娘坐在地上,抱着一个板寸小青年的腿在那里哭天喊地,而老大爷则一只手抓住另一个小青年,另一只手试图去拉老大娘,嘴里也在哆哆嗦嗦地说着什么。

新郎好像很激动,满脸通红地想冲上前去,却被新娘给死死地抱住。中年女子则尖着嗓子指着两个小青年在说着什么。

两个小青年却一点都不恼,腿被抱住的板寸小青年还掏出一根烟抽了起来,时不时发狠说了句话,脚还时不时弹两下,想把老大娘甩开,可又不敢做得太过分。周围的人都默默地看着,不发一言。只有外层的人在悄悄地议论着,正好传进苏望的耳朵里。

“这几个小子又偷别人家的钱了?听说昨天偷了长兴村一个人的钱,气得那人差点跳了曲江。”

“这几个人公安怎么不抓他们呢?”

“那你就不知道了,人家在派出所里有关系,听说他们几个都管派出所里的王公安叫大哥。”

“吓,公安跟这些贼还是一家人?这还有天理吗?”

“嘘,小声,没看到派出所的公安过来了?真要是被人家听到了,铁定把你拷起来。”

这时,两个穿警服的公安走了进来,富江镇派出所离这里不远,应该有人去报了信。

“王哥,你看这叫什么回事?我在这里好好逛着街却被人当贼了,你给评评理。”板寸小青年笑嘻嘻地跟走在前面的公安打着招呼。

看到公安来了,以为来了救星,老两口的脸上的惊喜还没来得及消去就看到这一幕,都不由露出一种绝望,老大娘马上高哭着道:“公安同志,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呀!我们给伢子结婚用的钱,整整五千元,都是我们一分一毛辛辛苦苦攒下的,就被这两个贼给偷去了。你们可要为我们做主呀,当时就这两个人在我家老倌子身边挤来挤去的,一眨眼钱就不见了,裤子还给割了一个大口子。你们可要给我们做主呀。”

老大爷微微弓着腰,苦着脸在王公安面前喏喏地说道:“公安同志,你们可要为我们评评理。”

王公安接过板寸小青年递过来的烟,没好气地对老两口道:“你们嚷嚷什么?你们说是贼就是贼了?还要我们公安干什么?都起来,在这里哭哭闹闹像什么样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