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华夏文明的思潮(1 / 1)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1103 字 9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与南宋同行最新章节!

平章贾似道在法可统制告退后,和大宋官家赵禥谈了很长时间,直到看到官家有些疲惫了,他才退下。

随后大宋政坛上发生了诸多的震荡,几乎天天都有撕逼大战。

但是,平章贾似道似乎得到了《民声》报的支持,而且《流求时报》时不时也从侧面助力他。

事实上,在那面的世界,张国安岛主和他的朋友从来不关心什么政治事件,其实他们关心也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在这个时候,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主家,甚至安静主家他们几个人,却不得不关心大宋的政治生活。

他们事先就制定了行动方针,支持和维护老贾的政治生命。

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他们认为不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他至少还算是一个讲究交换的人,至少还是会妥协。

他们最害怕又臭又硬的腐儒分子上台,特别是那些把理学发挥到极端,都有极端原旨主义嫌疑的人来当政。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派,只要一走上极端,就会顽固而保守了。

好在现在看来,他们侧面助攻,帮助老贾稳固政治地位的行动已经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不仅没有发生集体“倒贾”的事件,而且老贾似乎远比真实的历史上过的更好。

流求岛在有意或是无意中,已经改变了很多历史。

第一个就是老贾的。

历史上,这个时候因为外部军事压力的原因,大家都要找一个替罪羊,结果,官职最大的他,正好适合充当。

结果流求岛的出兵改变了这些。

第二个就是大宋官家赵禥的。

历史上,他应该因为外部军事压力的焦虑而死去了,同时,由于后世的抹黑行动,一边说他体弱多病,一边又传闻他夜御三十多个女人,当然,什么逻辑问题,生理问题的,那些人都不管了。

但是,现在他还没有什么问题,也许是由于外部的压力减少了,内部的纷乱也减少了,同时,他由于迷恋御前军而时常出宫,身体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所以,目前看,问题不大。

第三个被改变的,就是吕氏集团的代言人,京湖制置使吕文德。

历史上,他早就因为鞑靼人的攻势太猛而忧虑致死,他的死导致了吕氏集团的完全崩溃,从而引发了大宋被灭亡的一系列事情。

但是现在他还是活蹦乱跳的,正在和管理京湖地方的文官斗智争权呢。

当然,一切最大的改变,他们在目前看来,大宋是被保住了!

这是一个如天一般大的功劳,但是,他们却无法对大宋人说出口!

就连跟随自己的家养小子们,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参与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件------

不过,大宋上上下下的人,还没有二逼到不拿流求岛当回事,至少还知道流求岛是自己的盟友------出卖是出卖,支持是支持,至少暗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要不然流求岛也不可能借机发展的这样快。

大宋人中,占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大宋政府选择单独媾和是正确的,当然也有认为不正确的。

民间不少所谓的仁人志士,还真私下里跑到山东半岛去“义助”。

他们中有文人也有武人,他们主动到山东半岛帮忙,声称坚决打击鞑靼强盗集团,认为他们都是邪恶而必须清除掉的势力。

这和《流求时报》的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受张国安岛主的指使,杨友行在报纸上屡屡揭露鞑靼人的罪恶历史,由于大多是真实存在的事实,让大宋的读者看了都是毛骨悚然。

《流求时报》上还大肆宣扬民族主义,认为鞑靼人绝非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他们才是真正的外来入侵者!

华夏文明可以是一个大筐,但是,它只能装下认同同一个文明标准的民族。

“文化认同”这个概念一经《流求时报》推出,立刻引发了大宋民间的评论。

有一些儒士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但是只不过更加强调了是否学习并认可华夏文明,而不太强调血统。

在这个时空里,华夏文明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大宋。

华夏这个词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

它本来是指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以区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四夷,但是,现在只不过南迁罢了。

夏,大也。

大宋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所以华夏皆谓大宋。

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

大宋一地,本是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此皆为大宋人所认同,而那鞑靼人哪里有这些!

他们不过是靠着战马和钢刀来抢夺财富,压榨民众,甚至是屠杀百姓!

所以,我大宋人和鞑靼人怎么可能没有“华夷之辨”!

在有心人的鼓吹之下,华夏文明,华夏民族的概念越来越清楚,越来越被人们提到!

可以负责任地说,《流求时报》在别有用心的推动一场民族文化的思潮。

它们仗着自己发行量的巨大,流通的广泛,悄悄在暗中推波助澜。

有两类人在这场思潮中中枪了。

第一类就是北方汉人中的那些鼓吹没有“华夷之辨”人,有大宋文人嘲笑道:“当汉奸就当汉奸吧,或许出自无奈,可是非要说鞑靼人也是华夏人,岂非是‘沐猴而衣’?!”

鞑靼人不在乎这个思潮,莫名其妙的,人家本来就没有当自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他们年轻时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靠着战马抢劫;娶的妻子也大多是抢来的;死了也要去见长生天,所以,他们对那些文人非说自己和他们是一样的人也感觉好笑,只不过说不过他们罢了------大头目忽必烈早已经发话,我们鞑靼人已经是有组织的人了,现在是正规化,不能任意抢和杀了。

第二类中枪的人就是那些蕃商。(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