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七十七章 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1(1 / 1)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梦影3 1783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异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节!

财富,是一个人们历来热衷的话题。简单讲,所谓财富,可分为外财富和内财富:外在财富是指房屋、轿车、金钱等物质财富;内在财富是指智慧、信仰、爱心等精神财富。

外在的财富不可依赖。本来,对于人来讲,外在财富和内在财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财富,只重视外财富。这种片面的财富观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反而导致了极大的不幸。

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从前,俄国有一个地主,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收购土地。有一次,他听说在南方有大片沃土,只要给当地族长一小袋黄金,就能获得一天脚程所围绕的土地。于是他到了南方,找到当地的族长,谈妥了以黄金换土地。第二天一早,他就在原野上狂奔起来,为了圈到更多的土地,他一直不肯休息,最终活活累死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对物质的过分追求,给自己带来的,很可能是灾难。

相反,如果一个人精神上很充实,即使生活简单朴素,也会拥有内在的宁静和幸福。唐代有一个庞蕴居士,这是一位开悟的大修行人,他曾将万贯家财沉入湘江,并说了这样一个偈颂:“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遗憾的是,现代人将价值观完全建立在物质上,一直在拼命追求物质。然而,随着占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幸福却离自己越来越远: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穿一件新衣服,吃一顿美餐,可是内心非常快乐;后来,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浑身上下都是名牌,美味佳肴随便享用。内心却没有快乐可言。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物质享受当作生活目的,这叫做‘猪圈理想’。”他的话很有道理。我们知道,猪除了吃饱喝足以外,再没有其他追求了。如果人除了物质的希求外,没有任何精神追求,跟猪就没什么区别了。

佛法中有一句名言——有漏皆苦,也就是说,物质享受带来有漏安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因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超越对饮食男女的耽执,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退而言之,即使不谈精神层面的东西。仅从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来说,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也是不现实的。圣雄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有些未来学家认为,如果全世界都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平。20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

现在中国有1亿辆汽车,这已给交通造成了极大压力,在许多城市,堵车成了家常便饭。假如中国达到美国的标准——平均每两个人有一辆车,全中国要有7亿辆车。试想:这会给交通带来多大压力?会消耗多少资源?会造成多大的污染?

寻求扎根于内心的财富。

(一)内在的富足才会带来幸福

我去过喜马拉雅山麓的小国——不丹,印象当中,这个国家经济并不发达。住房、交通条件都非常一般,可是因为人们内心很充实,没有太多的贪欲,所以过得非常快乐。

与不丹人相比,我们有些人就不同了。由于所需太多,许多人日日夜夜都在苦干。忙得甚至跟家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闲下来享受生活了。结果,钱财倒是越来越多,可是内心却越来越痛苦。

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幸福?为什么我总是痛苦不堪?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心里的欲望太大,二是所有的努力和奋斗是为了自己。所以。如果这些人能放弃过多的欲望,从为自己奋斗转变为利益他人,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看一个这方面的典范:美国有一位富勒先生,他从小有一个梦想——将来要赚到1000万美元。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富勒拼命工作,30岁时他已经赚到了100万美元。可是这个时候,一系列问题出现了:由于过于劳累,他患上了心脏病,加之没时间照顾家人,他的家庭也出现了危机。富勒逐渐意识到,在得到财富的同时,自己也失去了许多。

经过抉择,富勒转变了理念,原来他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无家可归者建设家园。从那以后,富勒放弃了自己的生意,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人类家园”。

渐渐地,他的努力得到了广泛支持,美国前总统卡特也穿上工装裤,到“人类家园”的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目前,“人类家园”已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以前,富勒是财富的奴仆,并差点被财富夺走家庭和健康。后来,富勒放弃了自我,为他人的福祉而工作,结果成了财富的主人,并且重获健康和幸福。

所以,想获得幸福的人,应该考虑向富勒先生学习。有些人可能想:“我先挣钱,等变成大富豪了,再回馈社会。”其实,捐多少钱是一回事,关键是要有饶益他人的善心。

现代人最缺的就是利他心。我们只需稍加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的人普遍比较自私,从高高在上的官员,到身处社会底层者,人人都在为自己而奋斗,整个社会充斥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氛围。要完全改变这种风气,当然有一定困难,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努力培养利他的善心。

(二)内在的富足才是富裕

人和人不尽相同:有些人外在富裕,内在贫穷;有些人外在贫穷,内在富裕;有些人外内都贫穷;有些人外内都富裕。严格来讲,只有内在富足才算富,否则,即使家财万贯,也只能算穷人。

佛经中有一个故事:

古印度有一位善生长者,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紫檀香宝盒。一天,善生长者宣布:“我将把这个宝盒送给世上最穷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贫人们纷纷前来索要宝盒。

可是善生长者对每个人都说:“你不是最穷的人。”

大家问:“到底谁是最贫穷的人?”

善生长者回答:“是波斯匿王。”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波斯匿王耳中。波斯匿王大怒。派兵把善生长者抓来,质问道:“看看我的仓库,满是金银财宝,你为什么说我是世上最穷的人?”

善生长者不慌不忙地说:“大王。虽然您的仓库里满是金银财宝,可是全国有这么多穷人,您却没有帮助他们,所以,您的财富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在您的内心中,对财富始终没有满足感,这种心态跟乞丐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了善生长者的话,波斯匿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打开国库。向人民慷慨发放布施。

从这个公案可知,如果一个人光是囤积钱财,没有合理地运用钱财,内心始终欲壑难填,这种人哪怕再有钱。也是不折不扣的“穷光蛋”。

当今时代,这样的“穷光蛋”大有人在。有些人在银行里有巨额存款,不仅自己舍不得用,也不愿意给别人用,这样的钱再多也没有意义,最终只能便宜了银行。

瑞士的银行由于奉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所以吸纳了来自全世界的资金。许多富人都以钱存在瑞士而感到放心。在这些存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见不得人的秘密资金,如果储户生前没来得及处理这些存款,死后这些钱就归银行了。前不久,我遇到一个新加坡人,他说新加坡正在效仿瑞士。银行也开始为储户严格保密,结果不费吹灰之力,世界各地的钱流就滚滚而来。

我不清楚在座各位的状况,有些人也许非常富有,有些人也许并不富裕。但不管你属于哪种人,都应该合理使用自己的钱财,除了维持日常生活,也要拿出一部分钱帮助他人,千万不要成为只进不出的守财奴。

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帮助他人就是增上自身的福报。现在中国有一位叫曹德旺的慈善家,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自称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截至目前,曹德旺在慈善方面的捐款累计已达15亿元,随着善法越做越大,他的福报越来越大,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

(三)应当寻求内在的富足

既然富足来自内心,因此,只要我们能调伏自心,对生活抱着随缘的态度,不管有没有豪宅、名车,总能拥有一份满足感,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反之,倘若内心没有调伏,就始终不会有幸福可言。

可能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公式:欲望-实力=痛苦程度。这个公式非常经典,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自身条件有限,目标却订得高不可攀,非要赚到100万、1000万……必定会活得痛苦不堪。

说起调伏内心,就不得不涉及佛法。在佛法中,有许多调心的独到窍诀,如果人们掌握了这些,就能抚平浮躁不安的心。

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拉你们皈依佛教。信仰佛教当然很好,一个人若没有佛法的正见,很可能无恶不作。不过,即便你不信仰佛教,佛法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道理,比如,平等观、慈悲观、无常观,等等。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观点,再看看现代科学的观点,我们不得不对佛法的智慧惊讶不已。上个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传统看法,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实,如果将佛教的“缘起性空”和“相对论”比较一下,人们更会大吃一惊:原来,佛法对这个道理早有宣说!

在世人粗大的分别心面前,佛法的智慧显得异常深邃。《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乍听这种说法,许多人根本无法理解:“不可能吧,我正在真实地赚钱、生活,这一切怎么会是梦呢?”然而,只要以佛法的智慧深入观察,最终就会明白,自己执著的一切,名声、财产、地位、感情,确确实实都是一场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