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唐时花(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依然女生呀呀嘿最新章节!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其一》

就着牡丹花香,翻开历史的册页,时间是大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绮丽之春,物气清和,正是酿花天时。长安皇城,兴庆池畔,沉香亭边。槛边牡丹如火如荼,清艳得空前绝后……

一日,唐玄宗携杨贵妃设宴亭内,品酒,观花,赏心。乐师李龟年带着新选的梨园子弟,执了各自乐器,前来承应。一番叩拜之后,皆在一旁待命唱奏。不料玄宗却说:“且慢,今日对妃子,赏名花,焉用旧乐词?”随即令了乐师李龟年,带着他的玉花骢马,去寻李白进宫赋诗助兴。

时间再回溯到一年前,也就是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带着半生的游历与满襟的抱负,由人引荐来到长安。相传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慕他才华,竟“降辇步迎”,又“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当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时,李白亦成竹在心,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当即就让李白供奉翰林院,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凡有筵会郊游,必命李白侍从,赋诗纪实,以壮丽文字流传万载。

《隋唐演义》中更是将李白作清平调一事,描绘得详细而传奇。

说那李龟年奉旨飞骑,连忙出宫,去翰林院宣召李白学士,可李白去酒肆里吃酒去了。李龟年立刻拿了李白的冠袍玉带,转身至市中沿街找寻。过了许久,才听见街边一座酒楼上,有人高声狂歌。定神一听,那人正是李白。进了酒楼,只见那李白学士已经吃得酩酊大醉,手中还持杯不放。李龟年上前高声说道:“奉圣旨立宣李学士至沉香亭见驾。”李白全然不理,念着“我醉欲眠君且去”。便昏昏欲睡。见此情景,李龟年只有请人将李白扶上马背,入宫而去。到得五凤楼前,有内侍传旨。赐李白学士走马入宫。李龟年在马上给他穿上冠带袍服,匆匆忙忙走至沉香亭,才将李白扶下了马。而李白已经醉到了极致,根本不能朝拜。玄宗命人拿了紫氍毹毯,铺置于亭畔。让李白稍作休憩。后来,杨贵妃令人取来池中之水,给李白喷面,他才醒来,微微睁开眼睛,冷不丁见是御驾,立刻挣扎俯伏于地奏道:“臣该万死。”玄宗遂赐座给李白,又差人去制醒酒汤。吃毕了醒酒汤,玄宗对李白说道:“今日召卿来此,别无他意。只为这牡丹花开。朕同妃子赏玩,不欲复奏旧乐,伶工停作,只待卿来作新词耳。”李白却还要饮酒,对玄宗说:“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臣妄自称为酒中仙,惟吃酒醉后,诗兴愈高愈豪。”借着酒力,李白唤来了宦官高力士为他脱去皂靴,又请杨贵妃为他磨墨。酒尽诗出,挥笔即成新诗三章,乃《清平调》三首是也。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二》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其三》

其一咏的是妃子,其二咏的是牡丹,其三则是合而咏之。以虚处着笔,刻其风骨。绘其神色,待落到实处时,又刚好回应其一,读来旖旎流芳,花光迷离,满口生香,太白真是仙才也。唐玄宗与杨贵妃看后,皆是欢喜赞叹得很。随即命李龟年与梨园子弟谱出新声,奏笛,击鼓,琵琶,吹栗,牙板,合唱,入耳即醉,入心即化,又回味无穷,如临仙境,果然好听至极。

良辰美景,太平盛世,莫过如斯。

而李白却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眼见国家表象繁荣里暗藏腐败,他虽被玄宗赏识,可身无实权,与心中济世救民的抱负相差甚远,还不能对其做出任何改变,心灰意冷下,他整天饮酒度日,又与贺知章等人结成“酒中人仙”之游,连玄宗召之都不入朝。另有高力士记恨脱靴一事,屡次向玄宗进谗,诽谤李白,久而久之,玄宗对李白亦冷落疏远。在京仅三年,李白就弃官而去,遁入了五湖四海中。

万物皆有变数,皆有定数,只有时间能让一切尘埃落定。十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的气脉,犹如到了一根抛物线顶端,接下来,就是坠落,以及更深的坠落。直到,另一根王朝的抛物线来衔接历史,在花开花落中,用温柔或强势的力道。

可是牡丹,真的是唐时花。

那种铺天盖地,石破天惊的繁华,也只有牡丹可以给。与一朵牡丹的对望,它开得那么盛世,开得那么磅礴,开得那么长夜无荒,便会生出一种恍惚来,疑心自己在唐朝。空气,是唐时空气。颜色,是唐时颜色。力道,是唐时力道。

像听李玉刚的曲子。“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荡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他反串唱《牡丹亭》,染胭脸,琼瑶鼻,烟丝一样的眼神,蛇信子一样的嗓子,带着无尽的柔靡和神秘。一个字挂在舌尖,半天落不先来,心悬着,春拉成了线,声音也拉成了线,只由他晃来晃去。牡丹在戏里姹紫嫣红的开……它就是花好月圆里的那个花啊。

世间花卉千百种,如同情感千百种,没有谁可以相互取代。你写不了我的诗,我也做不了你的梦。譬如芍药与牡丹相似,又同属一科,但依然不可重叠。乍一看,牡丹和芍药还真是难分,但仔细来看,还是不同的。牡丹的花瓣,更接近绢状的本质,花冠离叶片近,贴枝而开。芍药花瓣上则有油光质的表层,花枝如草茎,高而招展,软而滑嫩。牡丹花枝是遒劲的,苍老的,像被火烧过一样,而芍药,怎么能叫枝呢,怎么能叫骨呢,怎么能叫花树呢,那顶多就是茎,再细一些,就成了蔓了。

关于牡丹的花枝,还有一个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后得“焦骨”之称。

爱的就是那沧桑的焦骨。焦骨之上,花开得更加的艳异。“姚黄”,“魏紫”,“二乔”,“赵粉”,“丹炉红”,“绿玉,“水晶蓝”,“藤花紫”,“夜光白”……眼花缭乱,都是浩渺而壮阔的美。牡丹也热情,不隐藏,不闪躲,带着生灭由之的气魄,绽放了,还绽放,总绽放不够似的。像一个热恋中的女子,惊人的贵气里,带着无比的天真。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这怒放给你,这花香给你,这山山水水,人间岁月,我给得起的,给不起的,都给你。那贵重的情意,像天上掉下来的金,别告诉我你不要。

是的,但凡看过成片牡丹的人,都会被那种汹涌澎湃的美感折服。一盆或是一枝,也似是流落民间的女子,带着天生的富贵。而牡丹偏又那么民间,民俗画中有它,乡下的陪嫁,都是它。

我母亲的陪嫁,蓝印花布上有牡丹,染成了靛蓝的老青色,好似有强行压制的低眉顺目,那花瓣,一瓣一瓣都是前世的模样。红色的被芯上亦是牡丹,大朵大朵的开,一个花苞也没有,喜庆洋洋的,睡在上面,犹如旧时人物……珠光吐哺,画堂春好,人世的波折,磨难,欢喜,都像香息轻漾,幽然流转在眉间。心会凭空丰腴起来,像一朵盛开的唐时花。开时无谓,败时安然。

亦有人不喜牡丹。不喜就是不喜,怎样来看,入了眼,都是庸俗。可我依然喜欢。在一首唐诗的故事里,嗅着隔空隔世的牡丹香入睡,我不想做风流鬼,只愿梦里有花花草草由人恋,有大片的牡丹将韶光开贱,而我抱着一把红尘中的富贵,自己深埋了,又深埋。

因为,这本就是俗世。

牡丹花语:圆满、浓情、富贵、生命、期待。(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