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1 / 1)

辽东之虎 千年龙王l 1245 字 8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辽东之虎最新章节!

不管张煌言怎么担心,土改运动还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数十个工作队,活跃在齐鲁大地上。每到一个村子,先由事先找的人上台进行诉苦。然后就是批斗大会,批着披着就由文斗改成武斗。

地方的官吏们对发生在眼前的血案,选择性失明。没人管那些地主的死活,死一个两个算是合格。死三个五个算是优秀,全家死光光才算是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仅仅一个月时间,因为批斗被干掉的地主和地主家人就达到了三千多人。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由村民们选出生产队长。工作组监督着丈量过后土地,一一发给祖祖辈辈都渴望土地的佃户们。

与地主们的水深火热相比,百姓们是乐得后脑勺开花。

土地啊!这东西可是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居然真的分到了自己手里。而且朝廷还不要一个大子儿,每年只需要缴纳收成的三成而已,而且答应租子十年不变。虽然租子也不算是少,但跟地主们的盘剥相比,也算是厚道了。

群众热情极其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土改运动这场大火,呈燎原之势肆虐整个齐鲁大地。地主们惶惶不可终日,全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好多人为了性命考虑,工作组一到立刻把自家账册交出去。甚至贿赂工作组官员,只要不开批斗大会,家里的财产随便拿,就当老子看不到。

个别不要脸的居然使出了美人计,家里的漂亮闺女浓妆艳抹的出场,就是为了让全家不去地府见阎王。

无论地主们多么自觉多么努力,血腥仍旧伴随着整个运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消失在自己的手里,谁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于是,抗争不可避免。

提心吊胆了两个月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完成土改任务的张煌言,还是接到了一个工作组全军覆灭。有人揭竿而起,对抗土改。

既然耍嘴皮子的被杀了,那下面就由杀手出马。耿忠明和孔有德这两个家伙,已经在淄博休养了很久。得知张店发生叛乱之后,两波人马第一时间就杀了过去。

都是杀人杀惯了的,只要跟叛乱粘上一丁点儿关系。二话不说当头就是一刀,他们对付那些土匪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事后那些人的家产除了交给府库一部分之后,剩下的都进了这二位仁兄的腰包。

这年头都讲究经济效益,没好处!谁闲的蛋疼满世界杀人?

一车车的人头,在各个村庄之间展示。军卒们明确无误的告诉山东地主,这就是对抗土改的下场。耿忠明、孔有德做这些事情非常有经验。他们以前就是这么对付土匪的!

土地分了,那些由说书人戏班子组成的宣传队就登场了。一出出新进排练的剧目、段子、在田间地头演出着。其中一出叫做白毛女的剧目,讲得是地主佃户家的喜儿。最后还把地主喜儿赶出家门,致使那喜儿因为缺少食盐而满头白发。

这出李枭亲自书写剧本的剧目拍出来,立刻就成了头牌红戏。就是扮演地主黄世仁的家伙比较危险,好几次在部队演出的时候,演着演着下面就会有人打黑枪。以至于恼火的曹文昭不得不命令,观看白毛女期间,部队不得持有武器。

老百姓就更加别说了,一个个看喜儿看得眼泪吧差的。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就被黄世仁给糟蹋了!随着宣传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演下去,山东地主们都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黄世仁!

于是对地主老财家的清算就更加凶狠了,甚至传出了一个叫做周扒皮的地主为了让长工多干活,结果半夜跑到鸡窝里面装鸡叫,好让长工们早些下地干活。

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其中一些仁人志士编故事的能力,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宣传队的一个叫做熊赐履的青年人,没废多大力气,就借此改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就叫半夜鸡叫!

因为故事非常贴合时代,且符合主流价值观。短小精干的半夜鸡叫迅速赶超长篇的白毛女,成为宣传队力推的主打作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打响了品牌,创造了口碑。

“打土豪分田地!”隆武二年最为激动人心的口号,不管是山墙上还是院墙上。甚至山崖上的石头上,都有红漆写成的这几个大字。

果然不出李枭所料,广大的农民对分地这事情焕发了人生当中最大的热情。他们无比拥护隆武朝廷,紧紧的团结在以皇帝大人为领导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以前地是地主的,现在地是老子的,谁想拿回去,他娘的就在老子的尸体上跨过去。

对于贫穷的农民,尤其是赤贫的贫农来说,土地意味着一切。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太穷了。张煌言真的见过,全家就一条裤子的人家。出门需要轮流出门才行,即便是干农活也得在晚上干。

当然,极端个别的例子也存在。

周村就有一户姓周的地主,家里出了一个败家子。只要是灾年,佃户们求求少爷少收点租子。周少爷一般都会答应,个别家里实在困难的,还借出去不少粮食。还傻乎乎冒着鼻涕泡告诉佃户,今后有粮食就还,没有就不用还了。

周老财主气得脑袋冒烟,为此还动用了几次家法,严惩这个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的丧门星。如果不是老婆不争气只生了这么一个,早就撕碎了喂鹰。

可周少爷依然故我,后来发展到时不时的偷家里钱财借机穷人。只要家里人有个病有个灾,一时钱财上挪用不开,周少爷都会主动上门。放下一串铜钱之后,还是那句老话:“有了就还,没有了就不用还了。都不容易!”

都不容易就是周少爷的口头禅,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被邻村的财主笑成了败家子、傻子、憨货、脑子进水反正形容脑子不好使的词儿,都可劲儿的往这小子脑袋上招呼。后来一位饱学秀才,给这位周少爷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周大傻!

大傻兄的名号很快响彻周村,而后响彻淄博。前来观看的人是络绎不绝,最后竟然成为了时尚。你说没见过周大傻,就跟大明人不知道有皇帝一样。在淄博这地方,这属于常识范畴。

拜大傻的名号所累,周少爷年芳十八家庭条件优越,知书达礼待人宽厚的富二代,居然找不到老婆。

别说找不到老婆,就连上门的媒婆都没一只。在地主阶层里面,这王八蛋属于是异类。一个败家子,喜欢接济懒鬼穷人的囊虫而已。

被所有人嘲笑的周大傻,自从工作队来了之后,再也没人嘲笑了。

工作队带着大兵进村抓地主,周大傻就带着老爹和老爹几个老婆满村跑。跑到谁家,都会被第一时间拉进屋子里面。然后这家的男人就会拿根扁担,站在自家门口。任凭你说烂了舌头,就是不让进。其实进也没用,人早就从后门不知道跑哪家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