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靖边第五节(1 / 1)

权倾天下 六合木木 1450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权倾天下最新章节!

在讨论完对于平定辽东高丽叛乱事件的奖惩问题之后,大家很是顺利地通过了吴仁义提出的,在东北,漠北,以及西北等地区加强军事管理,设置几个大洲的决议,决定近期之内首先设立辽东洲,以羊沽的便利,顺便就任第一任州刺史。但是,在任命虎头作为辽东将军的问题上,却是遭到了一些非议,主要问题是此子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传闻啊。

提出此项动议的蜀王,在遭到大家反对之后,马上可怜巴巴的看向了坐在皇帝“静室”之外,原来皇帝放置座位的地方左手处,一张木椅上的吴仁义,韩大将军。

“不怕众位泄露国家机密,说起这虎头可是大有来历,并且还立下了殊功。”吴仁义停顿一下,吊起众人胃口之后这才慢悠悠说道:“第一,此子出身名门,本姓刘,是先代汉中山靖王之后,与蜀王殿下可是本族;第二嘛,认祖归宗之后,一直跟随在蜀王左右,用心做事,勤恳练功,曾经参与破解了去年初的绑架石崇大人妻妾案件;第三吗,这本来可是天机不可泄露的大事情,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蜀王所以属意与此子为辽东将军,本公只好透露一二,还请诸位同僚严加保密!”

吴仁义关于“天雷地火”的事情已经出口,马上引来了朝堂之上的低声议论,自然是让众位文武大臣感到了不小的震动:原来这天雷地火是这么回事情啊,真是太过神奇了,太厉害了。

朝议的第三件事情,引起的震动自然也很大,但是却是受到了文武官员的绝对多数的欢迎,那就是更改早朝时间和时段的提议。除了少数几位老臣以为违犯了祖制,降低了天子权威之外,最后是轻松通过。看来这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是发挥重要作用的。

接下来,关于科考的问题;春耕和接济民生的问题;私人作坊的放宽问题;军队和地方分割的问题;与吴国以及周边几个部族政权的关系问题等等,真让吴仁义头痛起来。看着大厅里靠中间东侧的文臣行列里,正昏昏欲睡的徒孙石崇的样子好笑,吴仁义一下子又有了主意。

“诸位同僚,我看这样可好:以后凡是涉及到各方面的事务,咱们就归归类!”吴仁义喝一口内侍递来的茶水,慢悠悠说道:“所未归类就是,所有事务都各归其类,各司其职。比如这军事问题,那就请先提交给兵部,有兵部尚书令组织相关官员形成初步意见,然后提交给内阁班子审议。经过朝堂共同决议,修改完善之后,下诏执行,你们看可好?”

“好!”王恺突然来了一嗓子,让正在瞌睡的石崇等人一个机灵,擦一把冷汗,迷迷糊糊地跟着喊起好来。

回到内阁办公场所,原来的丞相府,现在的顾命大臣联合办公地点,看着吴仁义大将军递给自己的,书写草乱的“政体改革草案”,蜀王一下子又头大了起来:真是个妖怪,老子下朝之后,正想迷糊一会呢,隔壁的家伙又搞出了如此名堂,真让人受不了。

不过,等强大精神看完吴仁义传来的草案,蜀王一下子精神起来,嘴里不断地低声夸赞着:“妙,太妙了!”

“王爷,什么好事情让您如此激动啊!”荆南回归不久的王祥老大人倒是敬业,不顾年老体衰,依旧坚持过来处理公务,并且与他同时进来的,还有另外一位耆老:司马孚大人。

“两位大人来得正好,你们先看看这个,然后咱们再好好议议!”蜀王刘禅顺手将吴仁义的奇思妙想递给了司徒王祥大人,两位老臣急忙头在一起,认真端详起来。

“这是哪里来的古怪书画?”两位耆老看着纸上鬼画符一般的繁体、简体混杂,字体潦草,歪七扭八的文字,疑惑地向蜀王请教。

“呵呵,不好意思了!我来给两位解说一下!”

“先说这文字,是吴,偶也,是韩大将军正在琢磨创造的一种简化字体;文本其中的大体意思就是建议我们内阁拿出一个官员设置的新方案,你们看,这个图标是表示几个部门的关系;这里是各自的主要职司;这是各部门主管、副主管的名号;再下面则是各部门的分支机构,职权与名号等事宜。还有这里,这里!”

终于明白了,两位大人先是蒙了一阵子,等细细琢磨一番之后,自然觉出了这种机构设置的巧妙之处。但是有一点让他们心中有些不痛快,那就是这三公如何摆放!

“好办,三公继续保留,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三公,也可以把那些德高望重,立下了特殊功勋的耆老都封为上公名号,享受国家特殊待遇,终生奉养。”吴仁义大手一挥,很是大度的回答。

“嗯,这就容易和这几位老家伙沟通了!”蜀王松了一口气之后,马上又提出了其他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等到准备离开,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低声说道:“抽时间快去安乐别墅看看,那里可是有几个特殊人物眼巴巴地等着您大驾光临呢!”

“滚,够猥琐的样子!”吴仁义拿起一本书就要扔过去,蜀王急忙拱手施礼,接着迅速漂出了大将军办公室。

“是该去看看,无论如何那可是自己当初和这具身体融洽之后,所做过的第一件荒唐事情,感觉很明显的那,怎么好不关心!”吴仁义有些自嘲的摇摇头,收拾一番桌面,然后悄然离开了内阁,向安乐别墅奔去。

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将军”的吴猛,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提拔为系列在四征将军之下的重要将领,指挥着从幽州、冀州等地区赶过来集结的三千精锐骑兵;高丽军队中精选的一万名骑兵;进入原来的东部扶余之后,在大加尉迟号召下沿途收罗的夫余族精装两万多人,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将近四万,可谓浩浩荡荡,声威大震。

“将军,这样不行,我们也太过招摇了,不利于出其不意,突然克敌!”追随在吴猛身侧,作为参军的越骑校尉王浑有些着急地说道:“想那鲜卑大军早已经探知了我们虚实,肯定会做出完全部署,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呢!”

王浑,晋阳(今太原)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期的大臣,曹魏司空王昶之子。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原属魏大将军曹爽的部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设计诛杀,王浑受到牵连免职。重新被启用之后,只做了一个小小的怀县县令。好在前几年,司马昭赏识与他,任命为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以至于现在的越骑校尉。

原本历史上,此人可是曾辅佐了西晋武帝、惠帝两代君主,在晋初的军事和政治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也算是一个名臣。尤其是参与了后来的灭吴战争,立下大功,进爵竟陵公,不久又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春。

为了安抚民心,尤其是在对待东吴旧臣民的问题上,王浑主要采取了轻徭薄赋,尽量避免施以重刑的措施,深得东吴遗民爱戴,迅速收拢了人心,安定了辖区。

公元290年王浑升任司徒,不久又加任侍中。不过让后代史家贬斥的是,王浑晚年尽力事奉专权荒淫的贾南风,算是晚节不保吧。

有典故说:一日王浑指着儿子王济对妻子说:“生子如此,可以心安了。”妻子钟琰(钟繇曾孙女)笑着说:“如果我能婚配参军(王浑之弟),生的儿子本来可不止是这样的。”

其弟王深,曾任西晋冀州刺史;王湛,获封关内侯,曾任汝南太守。另外值得一书的是王济,也就是王浑次子,因为长子早丧,王济成为了伺子。

史载:王济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文武兼备,风姿卓越,性情好爽。精通易经老庄,善写诗文,有辩才吗,深得世人称颂。加上弓马娴熟,勇力过人,深得武帝司马炎宠爱,配给公主(常山公主),最后官至骠骑将军,任侍中等衔。

也有人评价说,王济外宽内忌,为人苛刻,而且生活放荡奢侈,为人奢侈。这也许是适应了当时社会风气,或者叫同流合污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