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生死关头有算计(1 / 1)

斩邪问道 底虚 1762 字 9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斩邪问道最新章节!

在太空星港,对于全球防卫体系的修补和调整改造仍旧在持续进行中。

拉近距离就可以看到,红棍级轻巡舰居然都加入了施工行列,正在使用临时加装的外挂式机械舱进行操作。

太空载具匮乏,兵器也不得不披挂上阵,把自己打扮成丑八怪,利用这点难得的空窗时间大干一场。

大干一场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具有气象功能的卫星的区域覆盖。

原本联邦也有该类设备,用于人工调节地球气候,恢复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但这一技术对付不了目前恶劣的气候灾害。

外域城邦的目标是,至少控制超大型难民营所在地域的天候,减轻灾害对该区域的侵蚀效果。

亚洲、欧洲、北美,三个区域的气象武器先后完成,数以万计的气象弹发射下去,厚积的云被驱散,暴雪终于停歇。

当然,这并不能阻止太久,乌云很快会再度聚集。

所以它主要考验的是生产能力,外域城邦也是积攒了一批气象弹存活,才开启行动。

按照计划,几个主要难民营区域,每日的降雪时间将减少至14个小时,而气象弹主要由月球方面供货,这样持续半个月后,全球大暴雪就会跌落至第三档次,危害就没那么致命了。

如今亚洲空间站,达成了轨道同步,就驻停在重庆上空,天梯轨道已经架设完第一条,2好至6号也会在72个小时内相继竣工。

这是来自极界第四纪元的技术,那里的人类在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上又返回头搞天梯,自然是因为当时的综合技术条件更成熟、能在成本上相当程度的把费用降下来。

这种天梯又称作电磁抛射索道,在地面有着十几公里长的加速轨道,也只有拥有内部抗载荷力场技术,才能用于人员运输,否则运上去的只会是一帮脑血管爆裂的尸体。

天梯的出现,令物资流通进一步加速,也结束了以前外星域、月球、地球这样一种漫长的流通模式。

实际上原本的模式,从整体成本来算是更合适的。但这种循环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操作环境。并且就像刚建校时,第一届毕业生只能等五年后,之后就年年都有一样,一旦停滞,就有个漫长的恢复期。

外域城邦等不了这个,异生物的下一波动作什么时候启动不清楚,但估计不会长到半年,而这一运转体系重启至少需要五个月。

况且现在人类在太空的次序已经大乱,运转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那么就肯老本。

目前的确是有强化星港基建的需要。

两千万未成年在星港相关区域生活,光是照顾他们就需要一百五十万人,再加上之前滞留在星港的人员,尽管合并后的星港是个立体的超大型城市,仍旧显得拥挤和运转费力。

施瓦辛格号已经再次上路,五百万民众,七百万未成年人,这样多的人口,宛如21世纪初的广州城区在移动,那看过去、视野所及、一层层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的场面,非常的震撼,光是每日生理代谢的消耗,都让人看的蛋疼,可以说,两条天梯日夜不停的运一天,也就勉强够这些人一日消耗。

可想而知,从大量的人口上了星港之后,最苦重的就是穿梭机之类的设备,可以说是一刻都不能停,必须有货物不断的运上去。

所以联邦难民营也是很难,撒开人马收集的物资,有相当一部分都运上去了,这个是硬指标,穿梭机下来了,就进入一整套的程序流程,检修、装货、离场,川流不息。

天梯的建成,极大的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些余力将空运力量用于地面的人员调配,包括建设中转站线路。

联邦亚洲难民营也是乐于见到三角洲分摊人口压力的。

虽然连日来人口死亡居高不下,但他们的难民管理压力仍旧很大,完全用不到这么多人,三角洲那边,如果能把这些人力都用起来,哪怕就是让他们捡垃圾,都是件皆大欢喜的事。

徐长卿确实需要人力进行各种劳作,然后把机械力量空出来,用于重点工程的建设。

类似红山镇中转站的建设,在三角洲也反生着,只不过四川的相关建设最显宏大,一个将整个四川盆地都罩起来的超级生态区正在一点点的形成。

这个级别,自然就不能只有壳了,现在的材料还做不到这般扛拉伸、载重的。所以实际上它更像蜂巢,在内部的广褒大地上有一处又一处支点,并且完全可以理解成建造超级大厦,因为它成型后,确实把空间大量的利用起来了。

不夸张的说,这个项目如果不考虑自给自足,那么往里边塞30亿人不成问题,并且不会像21世纪的北上广那么拥堵。

但要自给自足,那么立刻砍三分之二,这里能塞10亿人,并且向下还得延伸。

这也是必然的,大地也有承载限度,这么个巨物压上去,陆地势必沉陷,这可不是一般地基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强化大地岩盘。

既然都这么干了,那么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也就顺势而为了。

AI评估,未来三年内,地球都会处于核冬时期,三年后也未见得好,因为情势就维持现在这种趋势的话,三年后异生物不敢说戴森球完成,戴森环至少是有模有样了。

异生物可是从赤道开始修建戴森环的,而不是先给太阳的南北极加底加盖。这意味着随着戴森环的完成,八大行星所能获得的光热都大幅度的减少。

所以建设这个大生态圈,就没奔着地表还能转暖去,而是当是在荒凉星球建殖民地。

这样说并不夸张,因为再冷下去,海洋也会冰结,然后是大气结构改变,再然后是地球磁场……

至于说干掉正在修建戴森环的那些异生物,那就是个笑话,以对方现在的能量吞吐效率,已然在人类一方的总和之上,去攻打对方,就好比伊拉克远天远地的来讨伐天朝,除了能表现一下花样作死,想不出要怎么取胜。

这也是为什么火星共和国明明没挨打,却一心想着后路要逃的主要原因。一张令人绝望的大桌,尚未可知的也无非是杯具究竟是摆的多还是少。

联邦出逃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量,智库算的清楚,即便外域城邦肯全力帮忙,联邦也仍旧是个烂摊子。

哪怕徐长卿手里仍旧与杀手锏,可以令战争在十日之内结束,联邦想要把这个烂摊子拾掇好,至少需要20个月。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收拾好只是说在没有更坏情况发生的前提下,勉强恢复到灾祸发生前60%的状态。

但实际上不可能,且不说联邦内部的问题,就是那个不断戴森环,都会不断的为地球带来各种影响和变数。

地球的生态从某个角度讲是非常脆弱的,连太阳黑子活动异常、太阳耀斑之类的天文现象,都会给地球带来影响,更别说戴森环了。

这种情况下,家大业大反而成为负担,光是处理层出不穷的破烂事,就会耗尽联邦的精力,还不出成绩。

所以官方一旦被拴在地月事务上,那就只会泥足深陷,坑死在这里。

这也就意味着,流亡、才是联邦的主题和未来。

尽快转型,最好能从外域联邦拿到关键性技术,火星共和国所掌握的那种就行,可以在太空建造长期健康运转的殖民地,有能量力场防护及抗载荷技术,以及更高效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如此一来,联邦就有了当星际流浪种族的起码资本。

一切都需要及早着手,因为从坐地虎转变为候鸟是需要时间的,技术、产业、还有人们的思想,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转变。

那么就先从太阳系的大篷车队开始。筚路蓝缕,是很难看,但保证了存在性,未来也有那么点亮光。

除此之外,智库找不出更靠谱的出路。

所以从一开始,幸运船票抽取就是个骗局,说是精华人口提取更合适一些。

这些人未必就一定是外表光鲜的精英,但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出较高价值的。哪怕是收破烂的,也比其他同行会捡,捡的更多。

就目前而言,至少在联邦官方的高层眼里,他们大方向上基本没有失手。只不过是没想到异生物舰队突入后,会成为中场契机,早知道是这样,完全可以再高举几天公仆的牌匾。

那样的话,会更具公信力,也能划拉走更多的物资和人口。

当然未来无从可知,这只是马后炮式的意淫,聊以**而已,现在他们也还是能玩的,有物资、有大军,还怕驱策不了民众?

而将地球甩锅给外域城邦,也基本做到了,徐长卿的表现并没有超出他们的预料。

如果执政团队比作一台发动机,那么联邦、共和国、外域,无疑是越往后越强劲有力。

外域城邦执政体系的结构及其掌握的先进技术,使之成为那种能把砖头形状的飞机都推的满天跳舞的超级发动机。

所以如果说关键时刻‘换发’怎么换最合适,那就是现在这种。

原本一身轻松、负担最小,满世界装逼炫能力的外域城邦,塞进联邦这台老爷车。

而联邦则打造艘精简干练的快艇。

这样一来,联邦的速度能飚起来,老爷车也能完成魔改,继续运转那么几年。

现在的情况也证明了确实是这么个兆头,地球、月球,都已经进入止损阶段,三分之二的人口死掉了,可那也还有100亿左右。

联邦智库推演,照着现在的趋势,外域城邦差不多能将车刹在80亿人口这个大关上。

第二个火星共和国,毫无疑问,一旦运转恢复,它仍旧是面不错的盾牌。

有它和共和国顶在前边,于情于理,联邦都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借机完成体制转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