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宫锁帝梦最新章节!
推荐《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恭亲王自嘲似地说道:“别人家是母以子贵,我是父以女贱,这不是笑话吗?”母以子贵自然是指慈禧太后,“父以女贱”是说他自己。
看到福晋困惑的眼色,恭亲王便作解释:“本来我是一家之主,现在凭空又出来一个主儿,我倒又不明白了,将来她从宫里回来,我可是还要开中门迎接?”
“以后她得管你叫??????六叔了!”福晋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也就在这一天,大格格被安德海迎进宫去,由慈禧太后亲自抚养。
这三个多月,里里外外的大小官员,调动得不少,她要问一问自己,究竟那些人算是自己所派的?凡有缺出来,首先要给在前方打仗的武将,那些早就“记名”的,遇缺即补,毫无变通的余地。
其次要酬用这一次政变立了功的。再下来为了安定政局,调和各方,不得不安插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三类人,慈禧太后觉得军机处所开的放缺的名单没有错。
但也有些人,只是出于恭亲王的提携,桂良因为是他的老丈人,才进了军机,虽是彰明较著的事实,到底资格是够了。文祥是恭亲王一派,不过正直干练,也还说得过去。
宝鋆,为先帝所痛恨,由内务府大臣降为五品顶戴,以观后效的人,如今不仅开复了一切处分,而且入直军机,这不是恭亲王徇私是什么?
甚至连麟魁因为是宝鋆的堂兄,也当上了协办大学士。照这样一看,自己与恭亲王来比,到底权在谁的手里?
连三岁小孩都明白!
想到这里,慈禧太后心里十分不舒服,同时也隐隐然有所恐惧,肃顺的记忆犹新,不可使恭王成为肃顺第二!
果然有此一天,那情形就决不能与肃顺相比,近支亲王,地位不同,满朝亲营,处境不同,肃顺有的弱点,恭亲王没有,而自己呢?
从前可以利用恭亲王来打倒肃顺,将来又可以利用谁来制抑恭亲王?
看来还要靠自己。垂帘之局,眼前是勉强成立了,但“祖宗家法”四个字是个隐忧,一旦闹翻了,恭亲王有这顶大帽子可以利用,不可不防。
恭亲王可以把垂帘听政,弄成有名无实。慈禧太后想起在热河时,肃顺决意“罢朝”的那一幕,至今犹有余悸。
旨意必须经过军机处,与当时必须经过顾命大臣颁行天下,道理是一样的,倘或恭亲王跋扈不臣,仿照当时肃顺的手法,施行封锁,那就除了屈服以外,再无别的路可走。
决不能有这么一天!她这样对自己说。但是,照现在的情形下去,大权将全归于恭亲王,内有满汉大臣的支持,外有督抚节镇的声援,而且洋人都很买他的帐,时势迫人,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自然而然地起了做皇帝的念头。
她不愿意这样想,而又不能不这样想。这使得她很痛苦,心里有着无限的感慨,共患难的时候倒还可以,共安乐就要争权利了。
恭亲王应该是这样的人,因为她自己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人。权柄不可平分,也不能平分,总有一个人多些,一个人少些。现在是恭亲王多些,不过还不要紧。
幸亏自己发觉得早,从此刻开始就下工夫,一步一步,总有一天可以把这个劣势扭转过来。
夜深人静,思绪不由得就奔驰了,她又体味到了这宫廷中的寂寞凄凉。十几年前一家人落魄回京,长江夜泊,烟水茫茫,看不出这一家的前途是个什么样子?
孤灯深夜,一遍遍问自己何尝看得出,成为今日贵为以天下养的太后?意识到此,兴致索然了。是太后又如何?天下可有不是寡妇的太后?
想来想去,只有一种情形之下才有,天下不是承自父皇,而是靠自己打出来的。那时母亲被尊为太后。父亲……,还是不对!
儿子打下了天下,如果父亲健在,自然先让父亲做皇帝,就象唐太宗那样。天下没有不是寡妇的太后,但为什么大家总是羡慕太后的尊贵,没有一个人想到寡妇的苦楚,尤其是一位三十岁的太后?
民间年轻丧夫,抚孤守节的寡妇,到了六七十岁,还有地方官为她旌表,奉旨建造贞节牌坊,总算那一夜一夜熬过来的苦楚,还有人知道。
但是年轻的慈禧太后,那怕再守六七十年,孙子都做了皇帝,自己成了太皇太后,也不会有人说一句:这几十年的守节,不容易啊!
为什么她就成了太后?她对这个天下第一的尊衔,突然十分厌恶。于是她羡慕妹妹,更羡慕恭亲王福晋,嫁了那样一个英气逼人,富贵双全的夫婿,这才真是前世修来的福。
这样想着,心里热辣辣的疼,乱糟糟地十分难受。她把头一扭过来,就看到了那黄匣子里的奏章,现在只有这个是足可以使她忘掉一切的。
何桂清抓到了!
何桂清,云南昆明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卿、户部右侍郎、浙江巡抚、两江总督。他是朝野上下人所共知的一品大员、封疆大吏。
这位朝廷重臣,在太平军袭击清军的江南大营时,正在常州主管饷事,却坐视清军溃败,拥兵自卫,不施援手。随后太平军进攻常州,何桂清见大事不妙,企图逃脱。
他先将父亲和两妾秘密送至通州,然后在城内张榜,禁止常州市民迁徙,并封锁各城门。城内百姓见何桂清要跑,绅民耆宿数百人手执香烛赴辕门,跪请何桂清留下共同抗敌。
何桂清见出城受阻,遂令所率部队开洋枪扫射,民众死者十九人,伤数十人。何桂清逃到苏州,时江苏巡抚拒绝其进城,并上疏,奏劾。
咸丰帝闻何桂清事后大怒,谕令革职严审。然而,何桂清却逃到上海,躲藏起来。不久,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咸丰帝自顾不暇,何桂清一案遂被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