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1 / 1)

[清]顺治之路 徐小溪 1701 字 9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清]顺治之路最新章节!

东南文人们的文学社起得轰轰烈烈,众人议论当下的种种,然后开始还念前明。说实话,他们也想不出有什么可怀念的,百姓生活似乎更好过了,小冰河时代结束,也没有什么大的灾荒。好不容易出了个洪涝灾害,朝廷处理得还挺好。再想想,似乎朝廷所做的最不好的事情,就是不让他们统统去做高官。当然,他们是视名利如粪土的高士,怎么能说这种事呢,只好另辟蹊径,开始纷纷哀叹,世风日下,女子也不裹小脚了,还能随便改嫁,想当年,妇人守寡都是有牌坊的!可现在呢?朝廷居然支持改嫁!改嫁还有二两银子拿!当然,还是有妇人知道廉耻的,死守一辈子,却不见贞洁牌坊的半块砖头,说起来,大清建国后,连半个牌坊都没有发过!

福临没有想到,这么久远的寡妇改嫁事宜又被扯了出来,心情大好。只能从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身上找茬,这就是证明了自己做得比崇祯好,至少,贪官比那个时候少,百姓生活比那个时候好,这就是对一个皇帝最好的肯定。

至于那些唧唧歪歪的人嘛,福临只是命人记下了他们的名字——有本事你们就不要参加科举,一辈子怀念前明去。千万不要一边惦记着做朝廷的官,一边又惦记着骂朝廷的不好。

福临忽然发现,做为一个皇帝,自己还是相当称职的,有了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他梳理了一番目前的情况:火器正在研发中,百姓有了玉米土豆这种耐饿好种的粮食,水军练得有模有样,经济也有所发展。唯有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就是八旗了。日子好过了,八旗躺在功劳簿上吃香的喝辣的,又不事生产,一个个的都成了老太爷。可是,八旗又轻易动不得,福临想得脑瓜子都疼了,轻轻的叹了口气,在纸上重重写下“八旗”两个大字,随即又命华孟安端了个火盆进来,将纸烧了。

华孟安自从做了乾清宫的总管太监后,也读了书,认识了一些字,一看就知道皇帝在烦些什么。不过他的优点就是管得住自己的嘴巴,一言不发,静静的站到福临身后帮他揉着肩膀。

福临昏昏沉沉的,华孟安的手在他肩膀上不轻不重的按揉着,他只觉得犯困。刚刚过了十七年的正月没有太久,过年的时候怪麻烦的,有许多事情都要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而且,京城的文庙建好了,他还要去祭拜孔子,表示自己是尊重文化的好皇帝。忙过了正月以后,还有许多积压的政事,他已经有好几个晚上睡眠不足两个时辰了。

他是皇帝他最大,想睡就睡。养心殿的后面自然有供他休息的床榻,福临在华孟安的伺候下准备小睡一会儿,不想这一觉却睡到天色转黑都没有醒。

华孟安纠结了,不知道该不该叫醒皇帝,布木布泰打发了一个宫女来探望,华孟安立刻吩咐小太监照顾好皇帝,自己去了慈宁宫向太后禀明了情况。在得知儿子居然累成这样后,布木布泰心疼得不行,连连道:“快不要打扰他,让他好好的歇歇。”又一叠声的命小厨房做好人参鸡汤等补身子的东西,又要做奶酪,熬粥,命都放在炉子上温着,务必要让皇帝在起床后第一时间吃到。

皇后也担心不已。这段时间皇上忙得连看孩子的空闲都没有,甚至连饭都是在养心殿用的,她也是几天没有见到皇帝了。这些年来,她早就把自己当做了表哥的妻子,做妻子的若是连夫君的身体都照顾不好,自己都说不过去。因此,她也派了人在养心殿外守着,亲自去了小厨房,熬了汤,做了些小菜。

福临这一觉却睡得香甜,一直到了第二天清晨,到了平时上朝的时间。华孟安见皇帝还没有醒过来的意思,咬咬牙,上前去叫他。不料,平时极度有自制力的皇帝现在却像一个赖床的孩子,怎么都叫不醒。华孟安心一跳,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不敬的念头,伸出一根手指,颤颤巍巍的放到福临鼻子下面,感受到他平稳的呼吸,才松了一口气,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刚才手指掠过的地方热得吓人,忙忙的一探皇帝的额头,大吃一惊:额头滚烫,脸色却发白,不是什么好事!太后和皇后的两方人马在偏殿里守了一夜,个个都疲倦不堪,却看到了匆匆往太医院奔跑的小太监,以及一脸焦急的华孟安。

皇帝病重,这个消息传出来后,朝堂一片哗然。皇帝年轻,谁也没有想到他会生病,太医们依次诊脉,战战兢兢的得出一个结果,说是积劳成疾。

布木布泰眼泪都快出来了,指着华孟安骂:“要你这个奴才有何用!主子不知道休息,你就不知道劝着点吗?给哀家拖下去,狠狠的打!”

华孟安只是连连磕头,并不分说什么,皇后劝道:“额娘,平时皇上也看重这个奴才,若是打坏了,于皇上脸面上不好看。不如让他将功赎罪,好好照料着皇上,要是再出什么差错,数罪并罚也不迟。”

布木布泰冷着脸,吩咐华孟安好好的照顾皇帝,自己则是进去看了一番后,一头扎进了佛堂,给福临念佛祈祷。

一个身体一直很好,平时连打喷嚏都没有的人病倒了,一般都是来势汹汹,福临的病也一样。太医院下药,只是以平稳为重,药性温和,虽然对症,却不能很好的打败病魔。更何况,皇帝一直是半昏迷状态,身体很诚实的抗拒着苦苦的药汁子,大多数都灌不进去。

皇帝昏睡了三天。朝堂开始乱了。这是个医疗落后的时代,一个小伤风就要命的情况比比皆是。皇宫里不缺名贵药材,可也不能打保票说皇帝绝对会好,有的投机分子就开始四处钻营起来。

摄政王府也一改往常的冷清,开始热闹起来。多尔衮早就得知了消息,他已经不上朝了,此时却站了出来,稳定朝纲。另一个站出来的老家伙是洪承畴,他得到的还有太后的懿旨,命他暂时统领南书房事务。

同时,桑吉命所有的手下按兵不动,若是皇帝真的有什么意外,他要起着安定人心的作用。前一阵,皇帝已经将他封为九门提督,统管京城治安,他必须得站得稳。一些精明一点的,例如硕塞、金之俊、费扬古、党崇雅等,都吩咐府里人安分守己,不能轻举妄动;而像济度这种起复在望的,则是日夜祈祷着皇帝能够赶快好,不然他们的日子会不好过。

皇帝的状况时好时坏,有时候醒过来精神挺好的,还能和人说几句话,有时候却又是半昏迷状态,布木布泰在佛堂再也呆不下去了,一方面偷偷与各地藩王和蒙古联系,另一方面,命人单独收拾出一间宫室,让多尔衮住了进来。

她看得很清楚。皇帝的兄弟们早就被收服得差不多了,而儿子们都还小,若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受益的只能是摄政王。她必须要把多尔衮放在眼前好好笼络着,不然,万一这个男人有什么心思,受害的会是自己的儿子。

另一个着急的是仁娜。她早就不顾什么男女大妨了,日日去养心殿,端药送水,从不假手他人。有时福临精神好的时候,她就会让儿女们凑在跟前说话。

其实,福临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他也很想病好,可病人总不能心焦,一焦急,药的效果就会更慢。他自己明白,之前仗着年轻身体底子好,熬得太过了。就如同一条崩得紧紧的橡皮筋,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忽然之间松弛下来,要么是断,要么是再也没有了弹力。

病人的心理总是脆弱的。布木布泰天天念叨着:“皇上要好好的养病,放心吧,后宫的事情有额娘呢,前朝的事情有你叔父呢,你就好好的养身体就好了。”这样一来,福临不免有一种自己是多余的感觉,有些心灰意冷。还是皇后的念叨更入他的耳一点。仁娜是真的对他产生了夫妻的感情,没人的时候,便会坐在床边抹眼泪,用蒙语唠叨着什么“表哥,你若是有什么不好,我也不活了”“表哥,你可要快点好起来,孩子们和我都等着你呢。”“表哥,你答应了开春要带我和孩子们出去玩的,可不能说话不算数”,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让病中的福临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越发的挣扎着想要好起来。

终于,摄政王爆发了。

皇帝生病,总是有三个以上的太医共同诊脉的。这天,太医们会诊过后,开了个小会,将先前的方子添减了几味药。多尔衮在一旁劈手夺过,看了几眼,骂道:“你们这些奴才,就知道温补温补。皇上都温补了多少天了,却不见好,可知是你们的方子不对!”

宋院首低着头,心一横,道:“待微臣再去开一副方子来。”

太医院用药,永远是稳妥为上。皇帝的脉搏有一股子生机,就算不吃药,休息个把月自己也就好了,现在才四五天的时间,不能完全好是正常的。他们也只是想先调养着,这样下来,无功无过。

多尔衮踹了他一脚:“还不快去!皇上的病再不好,我砍了你们几个的脑袋!”

得了!宋院首大笔一挥,立刻开了一副药方上来,熬了之后灌福临喝下。这副药倒是起了作用了,没有多久,福临只觉得浑身发热,捂出了一身的大汗,也舒爽了许多。晚上又喝了一副后,第二天居然可以下床走动了。

皇上终于可以上朝了。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福临却不那么开心,因为,他病的这几天里,郑经反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